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爱游戏官方游戏专区 > 新闻动态 > 日本大米价格连续16周上涨

日本大米价格连续16周上涨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4月28日公布的数据,截至4月20日的一周内,全国超市5公斤装大米平均售价达4220日元(约合215元人民币),环比上涨0.1%,同比涨幅超过100%,创历史最高纪录。这一价格已连续16周攀升,且呈现加速上涨趋势——例如,东京部分超市的高端大米(如秋田小町)价格较去年同期翻倍,5公斤装售价突破4500日元。 2024年夏季,日本遭遇125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,新潟县、秋田县等主产区水稻减产15%-20%,导致全年产量降至669万吨,为近十年最低水平。高温不仅降低单产,还导...

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4月28日公布的数据,截至4月20日的一周内,全国超市5公斤装大米平均售价达4220日元(约合215元人民币),环比上涨0.1%,同比涨幅超过100%,创历史最高纪录。这一价格已连续16周攀升,且呈现加速上涨趋势——例如,东京部分超市的高端大米(如秋田小町)价格较去年同期翻倍,5公斤装售价突破4500日元。

2024年夏季,日本遭遇125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,新潟县、秋田县等主产区水稻减产15%-20%,导致全年产量降至669万吨,为近十年最低水平。高温不仅降低单产,还导致稻米品质下降,出米率减少约8%,进一步加剧市场紧缺。此外,2024年9月的异常高温使部分晚稻成熟期推迟,影响新米上市节奏。

尽管日本政府储备了约100万吨大米,但首次大规模投放(21万吨)始于2025年3月,且流程繁琐——截至3月底,仅461吨储备米进入零售端,占比不足0.3%,对市场几乎无影响。

2024年,农业企业和外国资本通过“非公开协议”囤积约41万吨大米,导致市场流通量同比减少23%,形成“虚假短缺”。例如,部分批发商从农户收购价达每公斤800日元,较正常水平高出40%,再以翻倍价格转售给零售商。

入境消费激增:2024年访日游客达3200万人次,日均消耗大米5.1万吨,是前一年的3.7倍。外国游客偏好购买高端大米作为伴手礼,导致超市货架频繁缺货。

家庭囤积潮:2024年8月日本政府发布地震预警后,民众恐慌性购米量激增300%,部分超市实施限购(如每人每周限购2袋),但仍无法抑制抢购。

日本自1970年代推行的“减反政策”(限制水稻种植面积以维持高价)导致40%稻田转种其他作物,2024年实际耕种面积仅为60年代的60%,削弱了应急产能。

日本农协(JA)掌控全国70%的大米流通,通过统一收购、限制出口(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23%)和抬高批发价(如60公斤糙米拍卖价达16133日元,创历史新高)操控市场。2024年,农协以“品质管控”为由拒收约12万吨达标大米,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。

日元贬值推高成本: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023年的130:1跌至2025年的146:1,导致化肥、农药等进口农资成本上涨35%,同时进口大米到岸价同比上升28%。

国际粮价联动效应:尽管全球大米价格在2024年下跌(泰国5%破碎率大米FOB价从659美元/吨降至523美元/吨),但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778%的高额关税,使得进口米零售价仍达国产米的70%,无法有效平抑市场。

食品价格全面上涨:以大米为原料的饭团、寿司价格分别上涨10.9%和4.7%,酱油、味噌等调味品价格同步攀升15%以上,带动核心CPI同比上涨3.2%,创43个月新高。

实际购买力下降:尽管2025年日本平均工资上涨5.46%,但扣除通胀后实际收入缩水。东京普通家庭每月食品支出增加4万日元(约合2000元人民币),占可支配收入的28%,达43年最高水平。

日本大米价格危机是气候灾害、政策失灵、市场垄断与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短期来看,政府需通过高效投放储备、打击投机和适度开放进口缓解市场压力;中长期则需重构农业体系,打破农协垄断,提升技术应用和抗风险能力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日本粮食安全的脆弱性,也为其他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敲响了警钟——在全球化与气候变化交织的背景下,单一作物的自给自足策略已不足以应对系统性风险,唯有通过多元供给、技术创新和灵活政策,方能筑牢粮食安全底线。



上一篇:独立站“抓大放小”生存手册:新手少踩坑,老手多赚钱
下一篇:【ETF动向】6月11日天弘中证银行ETF基金涨0.34%,份额减少3150万份
TOP